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主营业务
科技创新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投资者关系
招贤纳士
科研平台
阳光采购
企业邮箱
搜索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北京市劳动模范采有林:潜心技术做先锋 敢为人先谋创新

2021/01/07 作者:清新环境

2020年12月22日,在京举行的五年一度的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表彰大会上,荣获北京市664名劳动模范中,首次出现了北京清新环境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新环境”)员工的身影——清新环境技术中心研发总监采有林荣获“2020年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微信图片_20210107172209.jpg

从事环保行业十三年,扎根一线技术为先,攻克难点致力创新,“2020年电力创新奖一等奖”“2019年度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6年电力创新奖二等奖”,清新环境“优秀员工”“特殊贡献”“突出贡献”,授权专利21项,其中实用新型15项,发明6项,其中PCT发明1项……一项项荣誉的背后,写满他多年的付出和坚持。技术“老兵”的卓越贡献收获最有力的肯定。


采有林的个人荣誉史也是清新环境技术进步发展的写照。正如清新环境董事长邹艾艾所说,这是个人更是清新环境的荣誉,每一名员工都备受鼓舞,希望大家向榜样看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创新技术,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要学习,更要不停地思考”

原本从事污水处理的采有林,在一次脱硫废水技术协议洽谈中,其专业技能被看中,机缘巧合下进入清新环境,并逐渐步入大气污染治理领域。


“2007年我加入清新环境时,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大气污染治理,而我原来的专业废水处理只是当时公司很小的一项业务,所以有机遇接触新的业务方向,闲暇之余我便不停看书、学习,不间断地思考,慢慢开始研究大气污染治理并钻了进去。”采有林说。


在他看来,不论是水处理还是大气污染治理,研发工作分领域却“不分家”,都是学习和创造的过程,这也是一个技术研发人员必备的品质。“专业决定了发展方向,但是在专业基础上不断拓展知识领域和方向,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思考,才能厚积薄发,学以致用。”采有林说,“否则技术研发人员就像一台没有感情的实验机器,无法创造价值。”


在技术研发工作中,经济性、适用性和先进性一直是采有林的工作标准,“研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经济性,这才是研发的价值所在。”在持续不断地学习和钻研下,2014年,采有林参与的SCP-3D燃煤烟气超净排放技术实现了重大技术性突破,其研发的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实现了湿法脱硫烟气烟尘的超净排放,使得烟气超低排放治理固定投资成本大幅降低,并得到大规模推广,为大气环境改善做出重大贡献。


截至2019年末,SPC-3D超净排放技术已成功应用全国850多个烟气污染治理项目,而管束式除尘器更是成为大气污染治理行业脱硫塔出口烟气超净处理过程中除尘除雾的基本配置之一,为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与大气环境改善作出贡献。


“其实这项技术能有所突破,离不开公司技术的引路人——公司创始人、首席技术专家张开元的引领,我只是站在张总创新性研发的基础上进行了再观察和再思考,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是SPC-3D技术再获突破的一颗‘螺丝钉’,没有张总和公司的前期技术储备,就不会有这项成果。”采有林说。



“保持前瞻性,禁得住质疑求突破”

清新环境服务的工业客户分布在全国各地,需要技术人员扎根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切中市场需求寻找突破。


作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锡盟—山东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配套清洁发电项目,京能五间房电厂2台660兆瓦工程于2015年3月通过国家能源局规划建设批复。然而项目所在地锡林郭勒地区不仅水资源极度匮乏,还是我国重要的畜牧生产基地,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矛盾更是突出。“在厂里驻扎的那段时间,除了我们每天喝的水,其他用水都有严重异味,而现场只能提供这些水,水资源极度匮乏。”采有林说。


面对京能五间房电厂所处的地域现状,探索出一条褐煤资源利用高效清洁路线成为当地“刚需”。而打造内陆贫水地区火电厂和最大化节水工程范例,采有林功不可没。


2018年年底,采有林负责研发的“湿法脱硫零补水技术”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市京能五间房电厂成功投运。该技术不仅实现了脱硫系统零补水,大大节约了工业用水,并且不会影响原有的装置和设备运行,更通过系统水平衡调整与改造实现了全厂零补水。该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国际上首台零补水电厂的成功运行,为我国水资源匮乏地区水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成功样板,也为我国褐煤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高效清洁路径。2020年12月,该技术成果荣获“2020年度电力科技创新奖”一等奖。


在采有林看来,在技术转化为项目成果后,收获赞扬值得欣喜,但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在初期广受好评,要有底气禁得住质疑。“我们要保持技术的前瞻性和准确性,要有自信敢为人先,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贡献。”采有林说,“但技术创新带来的不仅仅是新技术,还有对现行市场的冲击,对行业竞争者的压力,以及来自对手的反击,甚至是恶意诋毁、污蔑等。”


2015年,清新环境自主研发的SPC—3D技术在首个百万机组应用成功,SO2排放浓度在10mg/Nm?,尘稳定在5mg/Nm?以下。“经过我们的现场长期运行测试,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经济性和投资成本都是最完美的。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当地环保局等单位的监测都完全没问题。” 采有林说,“但由于该电厂地处全年髙湿地理环境,又是一座位处洼地四面环山的码头港口电厂,气象扩散条件极差,在部分天气条件下,会因为排放高温饱和烟气无法及时扩散而出现‘烟囱雨’现象。”


于是一篇故意混淆“石膏雨”与“烟囱雨”差异性的质疑文章便在竞争对手的刻意安排下在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内大肆传播开来,给清新环境当时的技术推广工作造成了巨大困扰。“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清新环境在当年8月份及时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现场观摩会,请业主代表与第三方独立机构技术代表出示完整的测试数据在现场澄清事实。但其造成的恶劣影响,即使在五年后的今天,还依然存在……”采有林感慨道,“即使是作为当年恶意攻击SPC-3D技术的始作俑者的某竞争对手,也已经早早的使用上了我们的技术,这一事实就可以证明,SPC-3D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是跨时代并极具前瞻性的。”


截至目前,SPC-3D超净排放技术已在全国千余个项目成功运用。 



“不能解决问题的研发,不是好研发”

从技术人员到劳动模范,“耐心坚守、思维开拓、寻求突破”是采有林在成长过程中一贯坚持的自我要求。


“成功的研发和项目有很多,但我手上有更多‘夭折’和失败的项目。我不觉得这是坏事,技术研发中遇到问题很普遍。正如我的行业领路人张开元张总所说,没有问题的研发不是好研发,问题暴露越多代表工程应用中出现风险的几率越小,项目也越趋近于完美。”采有林说,“做技术研发要有耐心,沉得住气。”


采有林表示,时刻保持对未来的危机感和饥饿感尤为重要。积极适应、拥抱环保行业新形势的变化,确定正确的长期战略目标后,坚定不移的探索创新和突破。


在采有林看来,现在的环保行业已不仅局限于水、气、固废、噪音等污染治理,行业已经从末端治理向前端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延伸和拓展。


“从现在来看电力、钢铁等领域的超净排放已经实现,未来十五至二十年间,有大批脱硫除尘脱硝设备要更新换代,我们能不能抓住机遇,做好技术储备和创新,用更加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替代现有技术,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谈及行业展望,采有林如是说。

技术创新是二十年来清新环境发展壮大并不断为节能环保事业做出贡献的核心基因,而这背后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像采有林这样的技术研发人员的默默坚守、甘于贡献。


正是因为在环保技术领域的突出贡献,采有林被授予“2020年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谈及荣誉,他表示:“劳模不是一次性的荣誉,而是一辈子的责任。这项殊荣是对过往工作的肯定,更是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前行再获突破的助推器。愿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坚守环保事业初心,在思辨中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价值。”


Baidu
map